酒精的代謝方式
發布時間:2019-05-13 來源:黑龍江京科腦康
酒精在人體內的分解代謝主要靠兩種酶:一種是乙醇脫氫酶,另一種是乙醛脫氫酶。乙醇脫氫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醇分解變成乙醛。而乙醛脫氫酶則能把乙醛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醛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人體內若是具備這兩種酶,就能較快地分解酒精,中樞神經就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行若無事。在一般人體中,都存在乙醇脫氫酶,而且數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脫氫酶的人就比較多。這種乙醛脫氫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繼續留在體內,使人喝酒后產生惡心欲吐、昏迷不適等醉酒癥狀。因此,上面所說的不善飲酒、酒量在合理標準以下的人,即屬于乙醛脫氫酶數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對于善飲酒的人,如果飲酒過多、過快,超過了兩種酶的分解能力,也會發生醉酒。
現實中,人的酒量通過鍛煉可獲得一定提高,但提高一般不會很大,因為人的酶系統是有遺傳因素的,上述兩種酶的數量,比例成定局,因此,"酒量"也會遺傳。不同的人種酒量是有差異的,近年來,美國科學家進行一系列研究后證實酗酒也和遺傳因有關,在美國德福醫院不少嬰兒生下來便是"酒鬼",而這些"小酒鬼"的父母無一例外都是酗酒者,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的研究者還發現,酗酒者的大腦中無一例外都缺乏一種叫內菲酞的物質,而喝酒能彌補此物質的不足,因此酗酒者見酒后常難以自己,他們的血液中的白血球與化學酵發生反應的程度要比正常人強烈得多。
酒精中毒據測定,飲下白酒約5分鐘后,酒精就會進入血液,隨血液在全身流動,人的組織器官和各個系統都要受到酒精的毒害。短時間大量飲酒,可導致酒精中毒,中毒后首先影響大腦皮質,使神經有一個短暫的興奮期,胡言亂語;繼之大腦皮質處于麻醉狀態,言行失常,昏昏沉沉不省人事。若進一步發展,生命中樞麻痹,則心跳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上一篇:飲酒的注意事項
下一篇:酗酒的產生背景